郑光祖

元代杂剧家和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郑光祖(大约出生于公元1245年到公元1255年间,卒于公元1310年到公元1330年间),[1]德辉,元代杂剧家和散曲家,[2]元曲四大家之一。平阳襄陵(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人。[1]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3]并以研究儒家学说为主业。[1]他喜爱戏曲,通晓音律,[4]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主要活动在南方,是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3]晚年担任杭州路吏,在杭州度过余生,病逝后火葬于西湖灵芝寺。[4]
郑光祖一生写过18部杂剧,现存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zhòu]梅香骗翰林风月》和《醉思乡王[càn]登楼》。郑光祖所写杂剧多以历史题材为主题,也有部分作品涉及男女爱情,代表作是《迷青琐倩女离魂》。[1]除杂剧外,郑光祖也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5]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这样评价:“郑德辉清丽芊绵,自成馨逸。”[6]

人物生平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从同郑光祖同期的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上的人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