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

元朝戏曲作家
白朴(公元1226年-公元1306年[a]),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白朴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和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2]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父亲白华官至枢密院判,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然而,白朴幼年时期正逢兵荒马乱,战争中幸得元好问收留,并悉心教导,使白朴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白华投靠元朝,白朴12岁时回到父亲白华身边居住在真定,其父白华要求白朴学习科场课业,写作诗赋,不久便有诗名。白朴厌恶蒙古族的烧杀掠夺,不愿考取功名,以亡国遗民自居。成年后,白朴与当地杂技艺人交往甚密,为他们谱曲写词,以杂剧创作作为主业。晚年,白朴南下江南杭州、苏州一带游历,此后他的踪迹便无处知晓了。[3][4]
根据《录鬼簿》记载白朴有杂剧十五种,现存杂剧三种。其中以《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等最为著名。白朴创作的百余首词作,主要收录在《天籁集》一书。此外,白朴的散曲亦有四十首散曲传世,散见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雍熙乐府》。白朴是元朝初年最早从事于杂剧创作的文人之一,他在继承唐宋传统文学基础上,革新新文体,其所创作的作品,既保留了元杂剧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学艺术性,对元曲的发展成熟作出巨大贡献。[5][6][7][3]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在盛赞白朴,称:“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8]

人物生平

官宦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