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Lieutenant General)是将级军官的军衔等级之一。[1][6]
中将作为军衔之一,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中。[7]1775年,华盛顿第一个在美国军队中推广和实行军衔制,后形成完善的军衔体制,其中将官被分为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和准将。[8][7]1912年8月,北洋政府重新制定军衔制,其中将官分为上将、中将和少将。[9]1934年,国民政府定陆海空军军官佐军衔,上等军官将官一等分上将、中将和少将三级。[8]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其中将官被设置为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6]1988年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授衔仪式,共授予中将146人。[10]1994年5月12日,中国取消一级上将军衔。而将官则分为上将、中将和少将。[10][11]1988年12月17日,中国开始设置武警中将警衔。[12] 中将根据不同兵种分为:陆军中将、海军中将、空军中将。[13][8]以中国为例,中将的军衔级别相当于正大军区职、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其晋级为选升,以军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和对国防建设的贡献为依据,而战时军官军衔晋级期限则可缩短。[14][15]
历史沿革
军衔产生于15至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军衔一词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当中,意为“等级的台阶,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现代各国军队的军衔制度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型”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型”。[7]美国军队军衔制的第一个倡导者是乔治·华盛顿。1775年,华盛顿第一个在美国军队中推广和实行军衔制。经过200多年的逐步发展,美军已形成了比较适合其特点的军衔体制。美军不设元帅,分为将、校、尉、准尉、军士、兵6类。[8]美国军衔制度为6等24级,其中将官被分为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和准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