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

南宋时期的人物
王柏(1197年-1274年),字会之,婺州金华人,谥号为文宪。[1][2]金华朱学的代表人物,与何基金履祥许谦,并称“金华四先生”。主要弟子有金履祥、王贲、周敬孙、杨[jué]、及弟子王相、族子王侃等。[2]
王柏年轻时仰慕诸葛亮,自号长啸,三十岁后认为长啸并不是圣门持敬的理念,就改号鲁斋。学习何基的哲学思想,以教授乡学为主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1]王柏擅长诗画,著作很多,有《诗疑》《书疑》等,大多数失传,包括诗文集《甲寅稿》。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刘同于正统八年(1443)刊行。[1]
王柏承袭程(颐)朱(熹)理学的“理一分殊”论,重“分殊”甚于言“理一”,认为“统体一太极者”,即谓“理一”。[2]作为北山学派传人,王柏在哲学思想上也传承了朱子的思想,基本沿袭朱熹的理本论,与何基[róu]张载与朱熹的思想不同的是,王柏在本体论上融合了朱熹、周敦颐二人的观点,他认为太极是理,是宇宙最高的本体。[3]王柏推崇“四书”,称之为“经天纬地之具,治世立教之书”,致力于阐释朱熹的《四书集注》,是朱子“四书学”的传播推广者,被列为理学正宗。[4]

人物经历

王柏(1197-1274)字会之,一字伯会,金华人,瀚子。王柏的祖父王师愈,是程颐大弟子杨时的及门弟子,曾官至崇政殿说书。王柏十五岁时,父亲离世。王柏的父亲王翰,授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年轻时仰慕诸葛亮,自号长啸,三十岁后,王柏与友人汪开之(吕祖谦的弟子汪独善之孙)一起读四书,取《论孟集义》别以铅、黄、朱、墨,求朱子去取之意。当读“居处恭,执事敬”处,认为“长啸”之名“非圣门持敬之道”,将号更换为“鲁斋”,由此转向理学。他多次拜访朱子门人船山杨与立、㧑堂刘炎、克斋陈文蔚,请教朱子道统之传。至后得知何基从黄干得朱子的正传,经杨与立的推荐而向何基学习。何基授以“立志居敬”为宗旨,作《鲁斋箴》鼓励王柏。之后几十年,王柏汲汲于研讨理学,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通鉴纲目》标注点校。除此以外,王柏还以教授乡学为主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宋度宗咸淳十年离世,享年七十八岁,谥号为文宪。[1][5]金华朱学的代表人物,与何基、金履祥许谦,并称“金华四先生”。主要弟子有金履祥、王贲、周敬孙、杨珏、及弟子王相、族子王侃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