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

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周敦颐(1017年5月5日-1073年7月14日),为北宋道州营道县(今湖南省道县)人,初名敦实,避宋英宗讳改名为敦颐,又名元皓,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也被称为周元公。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被推为“北宋五子”之一。 [3]
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周敦颐出生在一个书香仕宦之家,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养。其舅郑向作为龙图阁大学士,对他影响颇多,让他得到了荫补入仕的机会。周敦颐在为母服丧期满后,开始了他的地方仕宦生涯,从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到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整整22个年头, 周敦颐一直在州县两级地方官的职位上徘徊,历任郴县县令、 合州判官、永州通判、邵州知州等职,县令、通判等官,周敦颐任职期间恪尽职守,清正廉洁,造福百姓。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赏识和举荐,最后升职为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周敦颐继承了汉代以来的官教合一的传统,在理政之余,还讲学。作为文人,在理政讲学之余还作文,有多部著作传世。周敦颐晚年归隐九江,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周敦颐病逝于庐山濂溪书堂,终年57岁。[1]
周敦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通书》《太极图说》中,主要有宇宙生成论、“诚”本说,但是后人又从周敦颐的字句中窥到他的生死观、道德价值观、文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周敦颐作为宋明道学家解易之先驱,依据《易传》《中庸》和唐韩愈原道》,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提出了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后人编有《周元公集》,存诗28首,赋1篇,文4篇,代表作为《爱莲说》。[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