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希哲

北宋教育家
吕希哲(1036年-1114年),字原明,号荥阳先生,北宋教育家、官员,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他的祖籍是莱州曾祖父吕蒙亨,祖父吕夷简,父亲吕公著,母亲鲁氏,外祖父鲁宗道。他的弟弟是吕希纯。吕希哲少时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习,又从程颢程颐、张载游。他不事科举,绝意进取,以荫得官。元祐年间,范祖禹荐举为崇政殿说书,教导皇帝以“正心诚意”为本。绍圣初年,出知太平州。[1]
徽宗初年,召为秘书少监,后改光禄寺少卿。后因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徙邢州,寄寓淮、泗间十余年,授徒讲学,“名益重,远近皆师尊之”,元[yòu]党人路过都前去拜访,创荥阳学派。政和六年(1116年)卒。著有《岁时杂记》二卷,已佚,《说郛》有节录。
吕希哲的妻子是姨丈张昷之与大姨的女儿张氏。他的作品有《登单州城楼》《和尧夫打乖吟》《绝句四首》。

人物简介

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yuàn]学;复从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游,闻见益广。太学出身,以荫入官。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父吕公著殁,始为兵部员外郎。因范祖禹荐,哲宗召为崇政殿说书。他劝导哲宗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正心诚意为主。[zhuó]右司谏,御史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zhé]和州徽宗初复官,召为光禄少卿,以直秘阁知曹州。旋遭崇宁党祸,夺职居淮、泗间,日读《易》一爻,授徒讲学。主张为学“不主一门,不私一说”,遂成为吕氏家学的基本特征。后人编有《吕氏杂志》、《荥阳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