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姓

百家姓之一
吕姓氏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融合的古老的姓氏群体,距今已有四千年左右。吕姓有三个源头:一是吕姓源于姜姓,炎帝后裔;二是吕姓出自姬姓,黄帝后裔;三是有少数民族或他姓改姓者。吕姓还出现过四个侯国:一是帝舜赐封伯夷的在今陕西境内的侯爵吕国;二是大禹封伯夷在南阳建吕国;三是从南阳分出的一支东迁至今新蔡县西南建立的东吕国;四是东吕被宋国所灭后,传有一支东迁至彭城(今徐州铜山区伊庄镇吕梁村),亦称古吕国。[1]
吕姓播迁频繁,分布比较广泛。南阳吕国灭亡后,部分遗民迁至湖北蕲春。新蔡吕国亡国后,遗民主要分布于河南南部及安徽江苏北部。齐国吕氏散居在韩、魏、齐、鲁之间(今河南、山东境内),以及今陕西、甘肃境内。两汉时期,吕氏还分布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的一些地方。东汉末年,西阳(今河南南光山)人吕范避乱移居寿春(今安徽寿县),汝南富破(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吕蒙移居今江苏。三国时,蜀汉吕不韦吕凯,魏有吕虔,为任城(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人,其后裔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西南)。南北朝时,今浙江、江苏的不少地方均有吕姓居民。唐代,吕氏的族望主要有东平(今属山东)、京兆(今陕西西安)、冯[](今陕西大荔)、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北宋初, 吕姓有一支迁居福建泉、漳二州,后有部分移居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明代,吕姓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北京天津安徽等省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台湾总兵等官,有吕阿四、吕阿南兄弟自大陆移居台北,此后闽、粤吕氏有多支移居台湾。为了进一步求发展,吕氏又有一些人远徙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越南美国南非加拿大等国家,在异域他乡扎下了根。[1]
当代吕姓人口约为701.5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约0.44%,它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这两省大约占吕姓总人口的30%。而豫鲁晋、京津、陕西北部、河北大部、黑吉辽大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苏浙、安徽大部、湖北东北部、福建东南角、台湾广西东南部、云南大部等地区居住了大约72%的吕姓人口。[1]百家姓》中,吕姓排名第22位。[2]2020年,吕姓全国姓氏人口中排名第47位。[3]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