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论

蔡邕论
《蔡邕论》是清代作家顾景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主要讨论了东汉文学家蔡邕与董卓的关系及其行为的影响[1]

文章内容

王允诛杀董卓之后,蔡邕表现出悲伤之情,王允因此愤怒地斥责他,指责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未能与朝廷同心同仇,反而怀念个人恩情,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尽管许多人同情蔡邕并谴责王允的行为,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王允的说法并不算过分。起初,蔡邕因为直言得罪了宦官而被流放到朔方,遭受了极大的苦难。后来虽然得到赦免,但他仍然担心自己的安全,于是隐居在吴会地区长达十二年之久,无意追求功名,而是选择通过弹琴和著书来度过晚年。如果蔡邕能像梅福一样,远离尘世,在江湖中逍遥自在,那将是多么高尚的生活啊。然而,当董卓专权时,他却接受了董卓的任命,担任祭酒、御史,不久便升任尚书,短短三天内就经历了三次职位变动。董卓之所以重用蔡邕,是因为他认为蔡邕能够吸引天下英雄,从而为自己赢得声誉。但是,蔡邕并没有什么功劳,却被授予侯爵头衔,享有五百户的食邑和五十万的俸禄。这种无缘由的利益,即使是圣人都会感到厌恶。蔡邕最初反对董卓接受尚父的称号,但却自己占据了显赫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如今,那些捕捉鸟类的人会选择聪明的鸟作为诱饵,喂它们细米,让它们喝过滤过的水,尽一切可能安抚诱饵。然后把诱饵关在笼子里,放在草木丛生的地方,让它哀叫,以此吸引其他鸟儿。到了晚上,许多鸟儿都会飞过来落入网中。这些诱饵并不是自愿成为这样的角色,但它们的叫声确实吸引了其他的鸟儿,这难道不是诱饵的责任吗?蔡邕就是董卓的诱饵,他并非自愿成为这样的人物,但是他却欣然接受了丰厚的俸禄和高位,以此来引导其他人效仿他的做法,这不是蔡邕的错又是什么呢?桓帝曾经召请蔡邕演奏古琴,当他到达偃师时,声称生病返回。而在董卓每次举行宴会时,蔡邕总是帮忙处理事务并演奏古琴。后来他还推荐董卓,当时董卓已经担任太尉,封为郿侯,晋升为相国,废黜了少帝,放逐了太后,严重威胁了皇帝的地位。蔡邕建议应该更加重视和信任董卓,给予他更高的荣誉和更多的奖励,难道他只是希望董卓获得九锡和封为安汉公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蔡邕的结局也是理所当然的。

注释

- 王允:字子师,东汉太原祁人。献帝时为司徒,与中郎将吕布密谋,诛杀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