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

东汉末年大臣
王允(公元137年—公元192年),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大臣。[1]
王允出身太原世族王氏,祖上世代为官;早年曾担任郡吏,被太原刺史邓盛委任为别驾从事;后来又被三公府征召为侍御史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叛乱,王允被任命为豫州刺史,率兵讨伐黄巾军。王允发现中常侍张让暗通黄巾军,向汉灵帝刘宏告发张让,张让怀恨,诬陷中伤王允;次年,王允遭罢官下狱。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启用王允为从事中郎,又升任河南尹汉献帝即位,任命王允为太仆,不久兼任尚书令[1]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专权,胁迫汉献帝及王公大臣迁都长安;王允曲意逢迎董卓,升任司徒[1][2][3]次年,董卓率军抵达长安,封王允为温侯。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与董卓大将吕布密谋诛杀董卓,吕布刺死董卓,王允执掌朝政。不久,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破长安,吕布败走,王允被处死,终年五十六岁。[1][4]
王允心怀汉室,谋诛董卓,后世如南朝宋史家范晔南宋学者吕祖谦等称赞其忠义;[1][5]但是如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清朝大臣李光地、清朝学者钱大昭都认为王允的才略不足以安定叛乱、匡扶天下,虽然诛杀董卓成功,但也埋下了汉室灭亡的隐患。[6][7][8]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