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

清朝康熙年间大臣
李光地 (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清代康熙年间重臣,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1]
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福建泉州安溪一座大户人家[2],李光地4岁认字,[3]5岁入幼学,7岁由外祖父授学,13岁读遍儒家经典,精通诸子百家、历数、兵法等学术领域。[4]14岁被山贼所掳[5],逃出后归家勤学,十八岁[zuǎn]《性理》,十九岁时纂《四书解》并考取岁试第二名,后纂写《历像要义》一部,1666年李光地参加乡试并中举人,1670年,李光地中进士,改选庶吉士编修,随后任掌院学士[6][7][8],后在三藩之乱期间,用蜡丸密信康熙帝[9],后三藩之乱平定后任“超授侍读学士”,后因坚守安溪和围攻泉州有功绩,任翰林学士,晋升永州总兵[10][9][11],1678年,还在守孝的李光地被任内阁学士,守孝期满返京加授礼部侍郎,并成为太子的老师,再因收复台湾有功,李光地被封为翰林院掌院学士[11],1688年至1689年,李光地因被弹劾与康熙帝的不满而降职,罢免掌院学士职务,并且改任为通政使司通政使,后改任兵部右侍郎[10][12][13]。之后李光地因赈灾、治水有功,先后任职授工部左侍郎、顺天督学[10]、工部左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晚年李光地再少参政,多注重于文学图书的校对和纂写,李光地曾多次向康熙帝乞求告官归乡,康熙帝不准[10][14],1718年,李光地因疝疾突发,寿终于北京,享年七十七,谥号“文贞”[10]
在长达48年的官场生涯中,李光地几经波折,遭遇凶险,但始终保持谦惧之心,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治理水患、发展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一生勤于钻研程朱理学,曾编修朱子全书》《周易折中》[15]。李光地的理学、经学易学思想都对后世造成了一定影响[16][17][18][19][20]。李光地的著作有《榕村语录》、《榕村语录续集》、《榕村全集》等。[2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