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

大灭绝事件
恐龙灭绝,又称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或K-Pg灭绝),又俗称“恐龙大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或K-T灭绝)[1],此次事件完全毁灭了非鸟恐龙,是地球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同时也是在一般人认知范围内最著名的一次大灭绝事件。[1]
此次灭绝事件发生于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古近纪之间[2],年代误差为30万年,灭绝了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与植物,包含恐龙在内,这场浩劫之后,地球生态系统受到重创,植物灭绝率高达90%,光合作用的停止导致食物链最低端的崩塌,进而导致了整个生态金字塔的崩溃。[3]
在这场灭绝事件中,大量知名物种消失,不仅是恐龙,还包括翼龙反鸟类鱼龙蛇颈龙沧龙菊石等占总数70%的物种发生灭绝。[3]哺乳动物与鸟类则存活下来,并辐射演化,成为新生代的优势动物。大部分的科学家推测,这次灭绝事件是由一个或多个原因所造成。[1]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因为造成恐龙的灭亡与哺乳动物的兴起而著名,但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地球约95%的生物,才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生物集体灭绝事件。[4]
由于国际地层委员会不再承认第三纪是正式的地质年代名称,而由古近纪与新近纪取代。因此,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被改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