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特产
五常大米,又称“帝王米”[1],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
五常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6世纪中叶);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将军富俊就已经征集部分朝鲜族人在五常一带引河水种稻,所收获稻子用石碾碾制成大米,封成贡米,专送京城,供皇室享用。1909年设五常府,故五常大米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的美誉。[3]2003年5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五常大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4]2020年,为保证消费者买到纯正五常大米,五常市大米生产企业使用了“福码”。[5]截至2023年,五常大米以713.1亿元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第4名,连续8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中国第一[6]。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7]五常大米的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该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采用原生态种植方式,施用有机肥,不用除草剂,保持稻作区零污染。[8][9]中粮米业(五常)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五常大米过程中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标准。[10]
1996年,五常大米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食品质量之星”和“国际名牌食品”称号;[11]2002年,五常大米被确定为党的十六大会议专用大米[12]。2006年,五常大米获得“中国名牌”荣誉称号。2013年,“五常大米”证明商标及“五常”产地证明商标(鹰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3]。2019年11月15日,五常大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13]。2020年,五常大米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14]。2020年10月18日,黑龙江五常大米五优稻4号荣获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大米品评品鉴活动[jīng]稻组三项金奖[13]。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也曾称赞五常大米是中国最好的稻米[1]

历史沿革

五常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6世纪中叶),那时,五常境内已有农民开始种植水稻。[3][15]乾隆十年(1745年),清政府派遣1000户亲族旗人到五常拉林地区进行屯垦戍边。到了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将军富俊召集部分朝鲜人在五常地区引水种稻。收获后的稻子经过石碾碾制成为大米,被封为贡米,专程送往京城,以供皇室享用。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在当地设立了以“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五常命名的五个甲社,即“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因此,该地区得名五常,并随后派遣旗官协领五常,设立衙门建设城堡。1909年,五常府成立。因此,五常大米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美誉。[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