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

中国甘肃省兰州市辖区
红古区,是中国甘肃省兰州市辖区,因境内享堂峡以东的红古川而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0′—102°54′,北纬36°19′—36°21′之间。区境东西长53.7千米,南北宽不过24千米,最狭窄处仅3.3千米,总面积567.66平方千米。据红古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总人口14.38万人,有汉、回、满、东乡、藏、蒙古等多个民族。截至2023年,辖4镇3街道,34个行政村,22个社区。[1]
红古区古为西羌地,秦时属陇西郡汉朝属浩亹、令居、允街三县地,北魏广武县唐朝兰州。民国时区境大部为永登县管辖,部分地区一度为皋兰县所辖。红古区境内最早的县级政区是1943年设置的湟惠渠特种乡(又称“湟惠渠扶植自耕农实验区”,为县级机构,直属甘肃省),1948年,更名为湟惠渠管理局。1949年12月,甘肃省行政公署(即省政府)决定,裁撤湟惠渠管理局,并入皋兰县。1949年10月,永登县撤销窑街镇(注:1935年设立),设立窑街区。1958年,撤销窑街、河桥、连城3个乡,合并成立八宝公社;撤销红古城乡,成立红古公社。1960年4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由兰州市永登区(注:1958年12月,撤销永登县,并入兰州市,设立永登区;1961年12月,撤销兰州市永登区,恢复永登县)析置红古区。1960年4月,新设的红古区驻八宝公社的窑街。1989年7月,红古区政府由窑街镇迁至海石湾镇。1983年6月,窑街、红古、河嘴、平安公社改为窑街、红古、河嘴、平安4个乡。1986年底,撤销海石湾街道办事处,与红古乡海石湾、下海石、虎头崖3村合并设立海石湾镇。2013年,经市政府批准,从海石湾镇划分设立华龙街道办事处,成为红古区人民政府驻地。2015年4月,省民政厅正式批复撤销红古乡设立红古镇。[2]
红古是青海西藏与内地联络的黄金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节点,境内交通路网四通八达。该区有109国道京藏高速兰青铁路兰新高铁贯穿全境,连接兰州中川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航线覆盖全国各地,东抵兰州西达西宁,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同时,红古区经济上已经形成了以精细蔬菜、优质果品、高效养殖、林木种苗、牧草花卉、农副产品储运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兰州市重要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基本形成了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兰州连海开发区红古园区、兰州清真生物科技产业园为支撑,以煤基循环、“城市矿产”、有色冶金、高端炭素、清真生物、新型建材、火力水力发电等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1]2022年,红古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1.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7.91亿元。[3]
红古区是亚洲第一龙马门溪龙化石出土的地方,也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众多,拥有近十个国家级地层命名剖面、侏罗纪窑街植物群、亚洲第一龙马门溪龙标本产地、白垩纪足迹化石和鱼类化石、以及发育完好的地质地貌景观,是大自然留给红古不可复制的自然遗产。[4]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