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地域文化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重要的地域文化,存续于距今约4300~3500年的大跨度时间范围,因1924年首次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被发现而得名。[2]与中原龙山时代晚期和复王朝大体同时,主要分布于甘肃中东部、河西走廊宁夏南部及青海东部[3][4][5]。因其地域环境、聚落形态、青铜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陶器等类型特征明显,跨文化因素复杂和跨学科研究多样性而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6]
齐家文化是继马家窑文化之后在甘肃地区发展起来的。1949年后对甘肃、青海地区的原始文化遗存曾做过大规模的调查和重点发掘。除1957年发现了马家窑文化层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外,1956年在甘肃临夏刘魏家和1957年在临洮马家窑的调查,都发现了齐家文化层叠压在马家窑文化层之上的层位关系[4]
齐家文化的居民以农业为主(种植粟),畜牧(有猪、狗、牛、羊等)和狩猎也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所制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粗红、褐陶为主,彩陶很少发现,都是手制,部分涂有白色陶衣。纹饰、器形多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相似。齐家文化彩陶惯用的纹饰,主要有绳纹、篮纹(多直拍印),也有少量篦纹。彩绘以黑色为主,红色较少,以斜线构成的菱形带和两边对称的方格纹为特征。所给图案十分工整,此类图案者以罐、杯居多、器形有罐、盆、碗、杯、盘、豆、盖、晕、鬲等。其雕塑艺术也相当发达,曾发现有精美的陶鸟头,以及陶罐口沿上面形象逼真的人面[4]
齐家文化遗存中还发现过少量的红铜器,如刀、谁、指环等,说明它已进入了铜石并用时期,也是其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因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具有过渡时期的性质,所以一般仍把它列入新石器时代[4]

文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