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曾亮

清代散文家
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一字葛君,原名曾荫,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清代散文家。[1]
梅曾亮原籍安徽宣城,道光进士,官至户部郎中。他早年喜骈体文,后姚鼐主讲钟山书院,梅曾亮拜其为师,从姚氏“学为古文辞”。姚[nài]死后,梅曾亮因官户部居京师二十余年,以善古文辞,名重一时,文士皆与之游,并登门求教。梅曾亮名声大起,俨然以古文大师称,成为近代初期桐城派的宗主。[2]道光二十九年(1849)告归,主持扬州书院讲席。后来梅曾亮住在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官署中,不久去世。[3]
梅曾亮与管同姚莹方东树并称“姚门四弟子”(或称“姚门四杰”),其文胜处在能穷尽笔势之妙,顿挫峭折,代表作有《〈复社人姓氏〉书后》等。梅曾亮亦能诗,却为文名所掩,有《柏枧山房集》。梅曾亮生平可见《清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传》卷七三。[1]

人物经历

他生长于一个颇有文化氛围的诗书家庭,其祖辈为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其父梅冲,饱学诗书,嘉庆五年(1800)中举,母亲侯芝亲自改订过弹词《再生缘》。因此他从幼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少时工骈文”,年轻时以诗文见长,所交管同、方东树姚椿毛岳生等,皆文学之士。18岁时拜姚鼐为师。“姚鼐主讲钟山书院,曾亮与邑人管同俱出其门,两人交最笃,同肆为古文,鼐称之不容口,名大起”。嘉庆二十五年(1820)中举,道光二年(1822)中进士,以知县衔分派贵州,因父母年老,未去赴任,于次年告病缴照。此后数年,曾入安徽巡抚邓廷桢江苏巡抚陶澍之幕,然都历时不久。道光十二年,他再次人京,十四年授户部郎中官,直到道光二十九年去官回乡,在京师度过了近二十年的官宦生涯。他自称:“曾亮居京师二十年,静观人事,于消息之理,稍有所悟,久无复进取之志,虽强名官,直一逆旅客耳。”以至他发出“我寄闲官十九年”,“故人怜我久京华,宦味谁知薄似纱”的感叹。终于在道光二十九年,告别京城朋友,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