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树

清代中期文学家及著名思想家
方东树(1772年10月4日--1851年6月23日) ,清代中期文学家及著名思想家。男,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九月八日(壬辰年,庚子日),于清文宗咸丰元年五月二十四日(辛亥年,庚戌日)卒于祁门东山书院。字植之,别号副墨子。安徽桐城人。他取蘧伯玉五十知非、卫武公[mào]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自号"仪卫"老人,故后世学者称仪卫先生。有《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等。
方东树幼承家范,聪颖好学,十一岁时仿效范云,作《慎火树》诗,乡里前辈莫不惊异赞叹,稍长从师姚鼐,好为深湛浩博之思,为姚[nài]的得意门生,誉为姚门四杰之一。但连应乡试十余次,均告失利,至道光七年宣告不再应试。四十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研极义理,而最佩服朱熹。每日鸡鸣即起至深夜,严寒酷暑,苦读精研不断间。哪怕安睡枕上,偶有心得,即披衣省览,执笔录之。乘船江上或坐车路上,忧戚病患之时,只要心有所疑,事有感悟,注时日以记,无一日懈忌。学业大进,说经孝史,诗文小学、浮屠老子、杂家之说,无不探迹扶微,析非审是,博而有要,约而不疏,曾说:"立身为学,固以修德制行,内全天理为报,而于人世事理亦必讲明通贯以待用。"他常对弟子说:"读书人不耕不织,却食有米,穿有衣,不免有愧于心。只有读书明理,勤于写作,著书立说回报社会,为民服务,才能无愧于心。"

人物简介

上世明代洪武年间,有名叫方芒者,由婺源迁入桐城鲁[hóng],代有潜德,世人称为鲁谼方或猎户方。明清两朝桐城有五大姓氏,即张、姚、马、左、方。方氏又分三支:桂林方、鲁谼方和会宫方。所谓“桂林”即折桂入翰林之意,亦有折桂如林之说,读书做官,人文鼎盛,最为显赫,以方孔夫子、方以智方苞等人为代表。鲁谼方则不然,该族其本上农制耕为主,守猎为副。读书从教者有,高官显爵者无。方东树高祖,号竹圃,酷爱读书,嗜学如命,在他倡导下,族人弃猎从文渐成风气。他延名师,以古学教子,累世遂以学行闻名于世。曾祖方泽,乾隆贡生八旗官学教习,候选知县。祖方训,处士。父亲方绩,县学生,有著作行世。
乾嘉年间,海内学者兢言考澄,名曰汉学,穿凿破碎,迷失大道,尤喜攻程朱理学。当时名公巨卿、高才硕士数十余人,递相祖述,风行一时,气焰极盛。其间有心批驳者,然因读书未博,入理未精,终不敢昌明其先。为捍卫程朱理学,姚鼐挺身而出,力排众议,著文辨之,然其风未已。方东树便含愤著《汉学商兑》,旗帜鲜明地“正其违谬”,说:“为汉学者,惟取汉儒破碎,穿凿谬说,扬其波而汩其流,抵掌攘袂,明目张胆,惟以诋宋儒攻朱子为急务,不知学之有统,道之有归,聊相与逞志以惊名而已。”是书于道光十一年刊行,方东树名声大震。自此,汉学家诋诬程朱之风始渐平息,学风始回归正轨。近人梁启超评《汉学商兑》说:“其文辞斐然,论锋敏锐,所攻者间亦中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