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

清代文学家
姚莹(1785— 1853)字石圃,号明叔,晚年又号展和,自称“幸翁”。姚莹生于安徽桐城,病逝于湖南,享年68岁。[3]
姚莹自幼爱学,胸怀大志,成功通过科考后,入仕为官。他辗转多地,为官清廉,心系百姓,深受地方百姓爱戴。1838年被调往台湾为官后,姚莹多次率兵击退英军战舰,大挫英军锐气,守卫台湾不失一丝一毫,得到道光帝褒奖。[2]后因被诬告“冒功领赏”被革去官职,押入监狱,再次起用后随军打仗。最终病逝于军中。[4]
姚莹一生潜心学术,著作颇多,涉及散文、诗和世界地理文学等多个方面。姚莹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5]他在文章的创作上注重“经济”“神气”两个要点。“经济”强调立身处世对于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神气”则注重文章文风的抑扬顿挫。在诗歌的写作上,姚莹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强调诗歌的情感思想应由心而发。著有《寸阴丛录》《东溟文集》等散文、《后湘诗集》等诗论、《东槎纪略》《识小录》《康輶纪行》等世界地理方面的论著30多卷。后将其著作合印为《中复堂全集》共13种98卷。[2]
台湾大学陈友冰教授评价他说:“姚莹是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