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沿岸的冲积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英文名:the yangtze plain)是中国的第三大平原,其所在自然地理位置为湖北省宜昌市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北接淮阳山,南至江南丘陵,西起巫山,东抵海滨,介于东经111°05′~123°,北纬27°50′~34°之间;从行政区划角度来看,其横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7个省及直辖市[6][5][4][2]总面积在20万平方千米左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是典型的冲积平原[1][4]长江中下游平原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因为地势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河网纵横,湖泊密布,其中较大湖泊就有1300余个,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因此被称为“水乡泽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湘江赣江等。[1][4][2]
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尤其发达,盛产稻米、小麦、油菜、棉花、黄麻等农作物,是国内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再加上该地区河湖星罗棋布,水田成片,淡水渔业也十分发达,因此,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4]长江中下游平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常见野生草本植物种类有土茯苓益母草明党参等;水生植物主要在湖泊内,主要种类有芦苇、莲、[]等。长江以北多大煤田,如江苏徐州,安徽淮北淮南;动物资源则有中华鲟扬子鳄穿山甲等珍稀动物。除此以外,长江中下游平原矿产资源十分富饶,长江以南多中小煤田,主要有江西萍乡、丰城湖南资兴等。非金属矿产有湖北的磷矿,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6][4]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之一。自然条件优越,干支流横贯东西,水路网发达,干流与多条铁路、公路相交,既沟通内地与沿海,又联系了南北。除此之外,众多旅游景观也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的发展,比如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

命名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命名跟其形成过程以及所在地理位置有关,因为它是由长江及其中下游的支流冲积而成,而且自然地理位置就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所以被命名为“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星罗棋布,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此外,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水田成片,农业和淡水渔业都十分发达,又被称为中国的“鱼米之乡”。[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