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平原

中国和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之一
中国和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之一。三角洲顶点在江苏省仪征附近,长江三角洲的最低点在江苏省高邮一带(平均海拔2米)。由此向东,大致沿扬州泰州海安茶一线,是三角洲北界;由顶点向东南,沿大茅山、天目山洪积-冲积扇以迄杭州湾北岸,为其西南界和南界,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介于北纬30°20'~32°30',东经119°24'~122°30',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大致沿江阴、沙洲常熟松江金山一线,分为新三角洲和老三角洲两部分。后者位于西部,系以太湖为中心的冲积、湖积平原,距今7500~6000年前即已成陆;前者系指镇江以东,位于大江两侧的冲积平原和江中沙岛,为距今7000~6000年以来形成的三角洲平原。[1]

主要概况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平原
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 ),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麻、黄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