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中国的传统中草药之一
益母草(拉丁学名:Leonurus japonicus),又名益母蒿、坤草、野麻、益母艾、红花艾、野天麻、森蒂、益母夏枯、[tuī](tuī)、[chōng](chōng)蔚等,[1][2]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是常见的陆生草本植物,多为一年生或两年生。[3]野生益母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亚洲非洲美洲各地均有分布。[4]喜阳植物,抗性较好,分布于多种生境,分布海拔最高达3400米。[5][6]
益母草植株一般呈直立生长状态,全株最高可达120厘米,茎部为钝四棱形,覆有灰色的倒向糙伏毛;不同位置叶形态不一,茎下部叶为卵形,茎中部叶呈菱形,茎上部苞叶几乎无柄,呈线状或线状披针形,叶片多为绿色,上面覆灰色疏柔毛或糙伏毛;唇形花,花冠呈粉红色或淡紫红色,8~15朵唇形花组成轮伞状花序,腋生;果实呈淡褐色长圆状三棱形,表皮光滑。[1]
益母草是中国的传统中草药之一,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7]

历史演化

词源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