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

明代前期思想家、理学家
[xuān](公元1389年一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南薛里(今属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前期思想家、理学家,河东学派的开创者,故而又被称为薛河东。[1][2]
薛瑄出生在一个儒学世家,其父薛贞曾中举人,时任北平元氏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教谕。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薛瑄中进士,但七年后才正式踏入仕途,初授监察御史、出监湖广银场,后来又历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山东提学[qiān]事、大理寺卿。因不阿附当权宦官王振,薛瑄遭到王振嫉恨。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薛瑄上奏为死囚辩冤,王振指示都御史王文诬告其判案不合理,同时又指示言官弹劾薛瑄贪污受贿,朝廷将薛瑄以死罪下狱。之后,因兵部侍郎王伟为其上奏申诉,薛瑄被免官后放归田里。土木堡之变后,薛瑄被起任南京大理寺卿。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薛瑄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于内阁参与机务。同年六月,薛瑄辞官致仕,回乡研学著书,开馆授徒。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六月十五日,薛瑄病逝,临终留诗说“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始觉性天通。”其死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资善大夫,谥文清,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a]从祀孔庙[1][3][4]
薛瑄有《定次孝经今古文》《从政录》《读书录》《读书续录》《敬轩集》等著作。其学问上从程朱提倡的“主敬”入手,注重存心、收放心的功夫,倡导实学思想,强调学习应贴近实践,批评滋生空谈的科举词章之学。[5][6]薛瑄开创河东学派,对朱学体系进行了重要的修正和推动,同时开启了实学思潮,在明代理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学派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将薛瑄和赵南星魏广微三人并称君子,说他们以清正刚直,启迪了正统的学问,是开启新时代的先兆。[7][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