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钧

北宋时期延州监折博务
吕大钧(1029-1080),字和叔,吕大忠二弟,陕西蓝田县人,北宋关中学派的代表人物。[1]吕氏四贤之一
吕大钧出身在一个宦官和书香门之家,他从小就胆识过人,文才兼备。吕大忠的二弟,自幼胆识过人,为张载弟子,曾书“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赋”。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授秦州(今甘肃天水)司里参军,任延州(今陕西延安)监折博务、三原知县、后供(今福建福州)知县等职。卒于任上。丁忧期间,为教化乡人,首创《吕氏乡约》,提出“德业相励,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著作有《四书注》、《诚德集》等。[2]

人物简介

吕大钧(1029-1080),字和叔,吕大忠二弟,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人,其先祖为汲郡人(今河南卫辉市),因祖父吕通葬于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遂家定居蓝田。吕大钧共兄弟五人,四人登科及第,其中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和吕大临都被《宋史》立有传记
吕大钧出身名门士族和书香门第之家,他从小就胆识过人,文才兼备。学者称为京兆先生。嘉右进士。历知三原、巴西、侯官肥。元丰中,宋攻西夏,为鹿延转运司从事。从张载学,能守师说并付诸实践。与大防及弟大临等在乡订立《吕氏乡约》(亦作《蓝田乡约》),规定“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