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浴

清朝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郝浴(1623-1683),字雪海,又字冰涤,号复阳,直隶定州(今河北定州市)人。清朝顺治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湖广道御史、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等职。因疏劾吴三桂而被流徙至奉天(今辽宁沈阳市),后迁至铁岭。在银岗寓所读书讲学,专注于义理之学,注解周易等古籍。被士人尊称为“复阳先生”。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果然叛乱,康熙十四年,郝浴被特旨召回,复任湖广道御史,后升任左[qiān]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晚年担任广西巡抚,负责巡盐政务,赈济灾荒,治理善后,有政绩。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任所,朝廷赐祭葬。郝浴还是银冈书院(今“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的创建者。

人物简介

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有节气,不畏权贵,不附势。因疏劾吴三桂而流徙奉天(辽宁沈阳市),后迁铁岭。读书讲学于银岗寓所,益潜心于义理之学,注周义解古。士人宗之,称为“复阳先生”。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果叛。十四年,特旨召还,复授湖广道御史,迁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后仕至广西巡抚。巡盐政,赈灾荒,治善后,有政绩。康熙二十二年卒于任所,赐祭葬。

职业生涯

郝浴(1623-1683),字雪海,又字冰涤,号复阳。清直隶定州唐城(今河北省定州市城区唐城村)人。浴"少有异禀","生而机警,负异才。年十四五,能通六籍百家言,尤留心世务,高自期许,讲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而慕诸葛忠武、李邺侯之为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因其非凡的才干和胆略,顺治八年,升任湖广道御史,并委以钦差大臣重任巡按四川。此间郝浴体察民情,为民请命,直言敢谏,以实施其"澄清斯世"、"解救苍生" 的志愿。此时,吴三桂平西王居四川。他网罗亲信,"骄恣部下、淫杀不法"。他的军队"残暴无纪律"。郝浴多次要求吴三桂预以制止,因而遭到吴三桂的忌恨。特别是在与南明永历小朝廷作战、保卫宁城收复四川的战斗中,郝浴再次得罪了吴三桂。顺治九年郝浴在巡按四川时,奉命在保宁城监临乡试,时逢张献忠部下刘文秀率领数万人包围了保宁城,郝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请求援救,然而,吴三桂"逾月乃赴援"。及保宁解围后颁赏将士,吴三桂以冠服赏与郝浴,而郝浴拒而不授,并在所上的《保宁奏捷疏》中说"平贼乃平西王责(吴三桂),臣(郝浴)司风宪,不予军事。而臣予赏,非赏臣则忌臣也",并尽陈"三桂观望状",由是积怨于吴三桂。过了两年,即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中有"亲冒矢石"语,指郝浴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宥之,流徙奉天"。顺治十一年六月郝浴与怀有身孕的妻子王夫人辞别亲人,走上流放之路。从此,郝浴流寓于沈阳铁岭,渡过了漫长的22年流人生活。顺治十四年四月,置奉天府盛京陪都,朝廷视为喜事,盛京大赦。凡此年以前在盛京的"流移者俱赦为民",给他们以有限自由,在盛京境内择居安家,但不经朝廷赦准,不得返回故里。郝浴遇赦之后,与其好友函可等人于顺治十五年,投奔其好友左懋泰移居铁岭。当时铁岭城内遍是瓦砾,蒿草丛生,除管理流人的官兵之外,尚无居民,其好友左[mào]泰等居于城外龙首山下。郝浴在"南门内之右"选中一片风水之地,成为努尔哈赤攻陷铁岭后第一个入住铁岭城的居民。郝浴自记:"戊戌五月下岭,卜居于南门之右,方十许亩,中为书室三间,前有圃种蔬,后有园种花,左壁吾卧室也。右壁一带,皆吾友连屋而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