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等开创的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石,对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1]
20世纪30~40年代,一些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理论家在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反思和批判中建立了新精神分析理论。他们公开反对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本能论,抛弃了“性力”(又称“力比多”)的概念和人格结构说,把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提到了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和治疗原则的首位,逐渐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阿德勒荣格霍妮沙利文弗洛姆和埃里克森等。[1]弗洛伊德强调的是人格中不可克服的矛盾,对人性的发展持悲观主义态度;而新精神分析学派则强调人性中积极向上、追求完美或优越的本性,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特点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关注人格健康问题。[2]

简介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