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代表作之一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语: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由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所著,1818年在柏林出版第1卷。该书于1844年出版第2卷以及新版第1卷,并于1859年发行第3版。[1]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论述了有关认识论、本体论、美学和伦理学四个方面的问题。作者在该书中充分展现了他的非理性主义思维方式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思想,阐述了他的唯意志主义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叔本华认为,世界是主体的悟性直观和表象,一切表象都服从于根据律及其形态,而根据律不适用于意志,它们是主体的先验认识方式,理性认识赖以形成的条件之一。所以,主体是世界的支柱,而意志则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冲动,是“自在之物”,它构成世界的本质和表象世界的依据。叔本华还把意志客体化,并阐述了他的直观高于理性,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来把握理念的美学认识论思想。[3][4]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国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叔本华将意志推到了哲学的中心地位,把理性看做是意志的工具,由此颠覆了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这种意志第一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各派理论的基础之一。与此相关,叔本华通过提出意志就是自在之物,从而彻底清除了康德的“物自体”理论为上帝保留的地盘,成为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叔本华无神论思想对于长期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哲学传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5][6]叔本华的著作对尼采萨特维特根斯坦荣格以及弗洛伊德瓦格纳D.H.劳伦斯、托马斯.曼、列夫.托尔斯泰、马歇尔.普鲁斯特其他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等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1][7]。他们都高度评价《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罗素则认为,把该书所传达的理念仅仅作为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来看才有其重要性。[8][9][10]

作者介绍

亚瑟·叔本华(德語: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亚瑟·叔本华也译作阿图尔·叔本华(以下简称叔本华),1788年出生于但泽。叔本华的父亲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但泽富甲一方的大商贾。叔本华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富庶家庭所能提供的海外旅行也提升了他的素养。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一位浪漫派小说家,叔本华在她的艺术和学术沙龙里结识了歌德和研究东方世界的学者弗里德里希.马耶尔。1809年,叔本华继承了一笔足以让他衣食无忧的遗产,同年前往哥廷根大学求学,两年后迁到柏林,最终放弃医学选择哲学专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