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

擦奏弦鸣乐器
板胡是一种擦奏弦鸣乐器[3]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河南甘肃山西等省最为盛行,除独奏外,也是北方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等的主要伴奏乐器。[3]
板胡在民间有多种名称,如秦胡、胡呼、梆子胡、瓢、大弦等,明末清初时期,伴随着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而流行,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擦奏弦鸣乐器。[1][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音乐和制作技术的发展,板胡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诞生了很多板胡演奏家和秦腔音乐作品,比如张长城原野创作的《红军哥哥回来了》,阎绍一创编了《河北花邦子》,并且各个地区均形成了拥有地方风格的板胡艺术。[4][5][6]板胡结构大部分和二胡相同,由琴筒、琴杆、弦轴、琴弦、千斤、琴马琴弓等部分组成,其定弦法有五度和四度两种,定弦的高度不一样,多据伴奏的戏曲或演唱者的嗓音而定。在民族乐队中,板胡常按五度关系定弦,内弦定为d2、外弦定为a2,比二胡高一个八度音域从d2~g4,有两个半八度。[3]
板胡按发音高低可分为高音板胡、中音板胡和次中音板胡三种,[7]其演奏技法有滑音、双音、弹弦、按弦,[8]及垫弓、跳弓、抖弓等,都对板胡的演奏增添了色彩。[9]

命名

板胡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因地域不同各地名称不同,在山西被称为呼胡、葫芦子,现在分别称为蒲剧板胡、晋剧板胡、北路梆子板胡等。在河北被称为大弦,现称为河北梆子板胡、评戏板胡等。在河南被称为瓢,现称豫剧板胡。在南方,板胡或沿用旧称、或经改造,被称作大筒板胡、椰胡、壳子弦、提琴等。历史上板胡还有过梆胡、秦胡、胡琴、胡呼等称谓。清代曾称板琴[3][10]其中胡呼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苏鹗杜阳杂编》代宗广德元年上梦黄衣童歌有:“中五之德方峨峨,胡呼胡呼可奈何!”辞海(中华书局版)胡呼条云:“胡呼、惊怪声也。”然而,胡呼一词在这一时期并未作乐器之名,而是指一种奇异的声响。胡呼一词用作乐器名称,可能由于当时板胡初步形成时,其声响奇异特别,所以民间称它为“胡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