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

中国淮河最大的支流
[yǐng]河(英文名:Ying River[1]),古称颖水[2],又称沙颍河[3]。位于淮河北岸,河南省东部与安徽省西北[12],发源于河南省嵩县伏牛山脉摩天岭东麓[5],西起伊川偃师两县之间,向东延伸到登封全境,于安徽省颍上县沫河口入淮河[4][7],颍河也是淮河流域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一大支流[12][13],颍河全长619千米,流域面积3.67万平方千米[5],年均径流量7.78亿立方米[10],主要支流有沙河、颍河、北汝河[]河、贾鲁河汾河[8]
颍河水系山区处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东段[14]地层分属于秦岭地层豫西小区[14],地貌主要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15],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16]。颖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6℃,春暖秋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6]。颍河流域生态资源众多,栖息多种国家一级、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及多种植物[17][18],动物主要有东方白鹳黑鹳白尾海雕灰鹤乌雕赤腹鹰[19],植物主要为野大豆野菱、莲、银杏、水杉[20],流域内建有太和县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21][22]
颍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3],是中原地区行洪、排涝、航运、灌溉的重要水道[24],流域内水利工程众多,包含白沙水库昭平台水库等多个大型水库、滞洪区[25][26][27]。颍河人文历史丰富,是大禹治水、颍河漕运典故的发源地[28],也曾是抗战期间花园口掘堤事件的发生地[29],流域内龙山文化[30][31]管仲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2]。颍河流域内风景名胜众多,主要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的少林寺[33][34]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35]、以及法王寺[36]嵩岳寺[37]、观星台等[38]

名称由来

颍河,古称颖水[2],相传因纪念春秋郑人颍考叔而得名[39]。上游以沙河为主,故又称沙颍河[3][12]。颍河干流在河南省境内称沙河,入安徽省境内称颍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