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

清代毕沅所撰的编年体通史
《续资治通鉴》是一部按《资治通鉴》体例叙述宋、辽、金、元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凡220卷,360万字,所叙上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共四百一十一年。[1]
该书由清毕沅主编,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参与初刻至103卷,后因毕家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220卷。1957年由中华书局点校出版,纠正了其中大小错误2400条,是目前通行中最好的本子。[1]
《续资治通鉴》将宋、辽、金、元史融为一体,全书史料完备,考异讲究,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从宋、辽、金、元四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2]采用了“ 据事直书,善恶自见”的方法,在本文下分注考异,其中北宋部分较为精细,元代部分较为简略。在体例上,对宋、辽、金、元四朝史事同等重视,破传统观念中“ 夷夏之防” 的禁[],体现了其对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等而视之的帝王正统观。[3]记叙上,着重论述政治史,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也详细记载,反映了编者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3]
其一经问世,即受到普遍赞誉。在文献依据、篇幅繁复和考订详审等方面,超越此前诸家续通鉴,在乾嘉时期私人系统性史著稀缺之际,尤有重要的学术价值。[4]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5]但该书也存在“出自众手”“史才不高”等弊病,王继评其:“上不足以与《通鉴》媲美,下不能与 《明鉴》抗衡。”[3]

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