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昕

清代乾嘉学派大师
钱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晚号潜研老人,是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2]教育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3]
钱大昕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年)特赐举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父丧归里,从此引疾不仕。他潜心著述课徒,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达两千余人。[4]嘉庆九年十月初一日(1804年11月2曰),钱大昕于苏州紫阳书院因病逝世,享年七十六岁。[1]
钱大昕生前在经学史学、舆地、金石、典制、天文、历算以及音韵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与纪晓岚合称“南钱北纪”,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等作品28部。作为乾嘉史学主要代表人物,钱大昕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对后世学者影响巨大,被公推为“一代儒宗”,王国维誉之为清代三百年学术的三位“开创者”之一(另两位为顾炎武戴震)。[5][6]同时代学者评价钱大昕“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精”,称之为“中国十八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7]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