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中国清代诗人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yōng],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是清代诗人[1]。他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后裔。黄景仁四岁时丧父,家境贫寒。尽管年少时就有诗名,但为了生计,他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开始四处奔波,一生贫困潦倒。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他被任命为县丞,但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因病去世。 黄景仁的诗才享有盛名,与王昙并称为“二仲”,与洪亮吉并称为“二俊”,是毗陵七子之一。他的诗学风格受到李白的影响,作品多表达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感,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他的七言诗极具特色,同时也擅长写词。他的著作包括《两当轩全集》22卷,其中包括16卷诗、3卷词、3卷诗词补遗及遗文,以及《西蠡印稿》。 后世对黄景仁的诗多以“愁苦辛酸”来评价,瞿秋白曾有句诗写道:“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黄景仁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未能得到官职补偿。当时黄景仁的诗作被称是“千百中不得十一“的“诗人之诗”,亦有人把他推为“乾隆六十年间第一”。[2]

人物生平

少年孤苦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四日出生于高淳学署。
朝隆十八年(1753年)丧父,家中叔辈很少,只好由祖母吕孺人监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