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夔龙

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
[kuí]龙(1857~1948年),字筱石,一作小石、韶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室名花近楼、松寿堂等,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1]
陈夔龙于咸丰七年(1857)诞生于贵阳城里一官宦人家。陈夔龙自小聪慧,喜爱读书,十六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九岁成进士。陈夔龙精明干练,有谋略,善决断,先后得到丁宝桢荣禄李鸿章、奕助及慈禧太后的赏识和信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陈夔龙为留京办事大臣之一,参与过《辛丑条约》的签订。由于政治上属于保守派,陈夔龙仕途顺利,官运亨通,先后任顺天府尹、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最终继荣禄、袁世凯后当上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一品高官。陈夔龙在政治上坚守“祖宗成法”,反对变革,思想保守顽固。中华民国建立后,陈夔龙寓居上海,仍不忘昔日的荣华富贵,他帮助张勋于民国六年(1917年)复辟,之后被废帝溥仪任命为弼德院副大臣。[2]
陈夔龙作为诗人,著有《松寿堂诗钞》《花近楼诗存》《鸣原集》《江皖道中杂吟》《五十三参楼吟草》《丙子北游吟草》,另有《把芬庐存稿》《梦蕉亭杂记》《游庐纪程杂记》《水流云在图记》(未刊稿)等著述传世。他的《梦蕉亭杂记》是其著述中最重要的一部,记述清代光、宣两朝亲历见闻,有较高史料价值。[3]
1948年8月18日,陈夔龙逝世于杭州,享年91岁。葬于杭州西湖边右台山麓[3]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