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

中国古代思想家
杨朱(约公元前395年-前335年,一说约公元前450年-前370年),字子居、子取,又称阳子居、阳生等,卫国(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2][3]
对于杨朱的生平,史籍记载颇少。根据诸家对其生卒年与籍贯的考证,杨朱约为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人,早不过老子,晚不迟于孟庄,应为淮河流域或淮河以北人。关于史书对杨朱的诸多称谓,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阳子居、阳子、阳生、杨子、杨氏均为杨朱的代称,且杨朱也非庄周[4][5][6][7]
杨朱主张“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没有著作传世,其观点主张被保留在战国、秦汉典籍之中,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以及扬雄的《法言王充的《论衡》等。在战国时期,学说影响较大,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一说。[4]

人物生平

杨朱的生平史料记载颇少,可信资料不足,在学术界有很大争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