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

东汉哲学家
王充(公元27年-公元97年),字仲任,浙江会稽上虞人。东汉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作有《论衡》《讥俗》《政务》《养生》,今唯《论衡》流传。[1]王符仲长统称为“后汉三贤”。[2]
王充祖上被封侯爵,他的祖辈、父辈不惧豪强,因此被迫举家迁徙。[3]他的祖父迁居上虞,王充自谓出身“孤门细族”。[4]27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王充出生于会稽郡上虞县[2]王充自幼酷爱学习,天资聪颖,异于常人。[5]王充青年时期曾到洛阳太学就读,并拜班彪为师。他反对当时流行的谶纬神学,因此未得到重用,只在郡上做过功曹一类的副官,大多时间是家居教书。[4]三十岁以后,他辞官家居,潜心著述。元和三年(86),王充颠簸流离,任从事,又转任治中,不久退职回家。章和二年(88),同郡友人谢吾夷上疏章帝,推荐王充,章帝特命以公车待诏。王充以病为由,推辞不就。王充晚年贫病交困,七十岁以后,病逝于家中。[6]
王充的思想是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终范畴,主张“元气论”“命定论”,倡导“崇实”精神,对法家思想也有独特的见解。[7][8][1]在治理国家方面,他批判封建统治者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主张德主刑辅,依法治国。他在《论衡》中面向实际、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思路,不仅为东汉后期思想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还为魏晋玄学的兴起开辟了道路。[2]王充敢于突破思想观念上的束缚,敢于否定夷神的存在,他挑战孔孟的权威,成为儒学批判思潮的先声。[5][2]王充的“丽”论也对《文心雕龙》全面主张文学尚丽的本质探索及其运用作出了贡献。[9]

人物生平

史料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