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朋

清朝时期将领
王锡朋(1786年11月5日-1841年10月1日),字樵慵/樵佣,清朝将领,顺天府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县)人。他是鸦片战争时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王锡朋最初跟随杨遇春平定准葛尔叛乱,后参与镇压瑶民起义。1838年,他被任命为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素以骁勇著称,曾获得“锐勇巴图鲁”称号。 鸦片战争爆发后,王锡朋被调往上海吴淞口协助江南提督陈化成抗击英军。1840年春,他率兵增援定海,九月底,与葛云飞郑国鸿共同抗击敌军,坚守城西晓风岭,经过6昼夜的血战,部下将士伤亡[dài]尽。10月1日(农历八月十七),王锡朋英勇捐躯,表现出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民族气节,被谥号为“刚节”。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王锡朋,生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月十五日,父亲王者佐,国学生,母亲李氏。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喜欢儒学,博览典籍,熟读兵书。“慨然有澄清宇宙之志”,善书法,喜韬略,好骑射。性情淳厚,生而英勇。清嘉庆十三年(1808),中武举嘉庆十九年(1814)入京充任兵部二等差官;嘉庆二十四年(1819)被选为守备;道光元年(1821)出任陕西固原城守营游击;道光六年(1826),任陕西庆阳营参将,随同陕甘总督杨遇春平定新疆维吾尔人张格尔暴动,自大河拐至回庄,战斗非常勇敢,因战功显赫,赏顶戴花[líng],升任湖南临武营参将。清道光十二年(1832),奉命随从提督罗思举参加镇压湖南瑶民起义,并辗转湖南、广东,镇压瑶民起义,赏”锐勇巴图鲁"名号,升任宝庆协副将。清道光十三年(1833),任福建汀州镇总兵。三年后,父病逝,王锡朋回芦台守孝。清道光十八年(1838)调任安徽寿春镇总兵。道光二十年(1840年)调吴淞,协同江南提督陈化成防守吴淞要塞两个月,曾炮击大小英舰两艘。王锡朋亲自训练的寿春兵,以骁勇善战驰名,“英人闻风远遁,数月不敢窥”。[1]
王锡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