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遇春

清朝时期名将
杨遇春(1760年——1837年),字时斋,四川崇庆州(今崇州)人。清朝中期名将[1]
杨遇春六岁开始读书,十七岁因家道中落转而习武[1]。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考中武举,1780年拣选入伍,跟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台湾林爽文贵州湖南的苗民起义。嘉庆二年(1797),杨遇春开始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嘉庆五年杨遇春以提督率军独立作战。起义军领袖覃加耀、罗其清、冷天禄、阮正隆、王廷诏等多人先后被杨遇春斩杀或俘获。嘉庆十一年六月,陕西宁陕镇驻兵因减发银两而哗变,变兵攻城劫狱,杀死官员,发展到一万余人。清廷派德楞泰、杨遇春等率军平定。嘉庆十八年,杨遇春以参赞大臣率兵镇压了天理教起义后,又镇压了陕西南山厢工起义。道光六年(1826),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2]张格尔伏诛后,朝廷命绘杨遇春肖像存于紫光阁[1]
杨遇春官至陕甘总督,75岁告老还乡。杨遇春被道光皇帝晋封为一等昭勇侯[3]。1837年,杨遇春病逝于成都,终年77岁。道光皇帝追赠杨遇春为太子太傅衔,照兵部尚书赐恤,入祀贤良祠谥号忠武,故后世又称为杨忠武侯。杨遇春著有《武备制胜编》十三卷,影印本现藏于崇州市博物馆崇州市宫保府,曾为杨遇春的将军府,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是四川省现存的唯一清代高级官员府邸[1]

人物生平

武举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