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文

清代乾隆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
林爽文(1756年-1788年)是清代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坂仔人,后随父移居台湾省彰化县大里代庄(今台中县大里市),以耕田、赶车为生。他于乾隆三十九年加入反清组织“天地会”,成为台湾天地会的北路领袖。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期间,台湾爆发了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农民起义,林爽文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他领导的起义被称为“林爽文事件”,是台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1]

人物生平

林爽文(1756年-1788年),原籍福建漳州平和。1773年随父渡台,定居彰化县大里[]庄(今台中市大里区)。1784年加入天地会,之后成为彰化天地会首领,1786年曾发动林爽文事件,于1788年失败被捕,遭清政府北京审讯判决凌迟处死。

抗清初期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1月16日因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逮捕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率军劫狱反抗,号称50万众响应,1月18日(阴历11月29日)攻下彰化,杀台湾知府孙景燧,进驻彰化县衙门,自称“盟主大元帅”。1月20日(阴历12月1日)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众响应,杀淡水同知。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堑城。林爽文建号“顺天”,往南攻打诸罗等地,福建陆路提督署台湾兵备道柴大纪力守。凤山天地会领袖庄大田亦集众起兵响应,至2月全台除南部台湾府、诸罗,中部海港鹿港外均陷落。但因军纪不良,桃竹苗等地的客家居民被迫以乡勇形式组织义民团练,抵抗林爽文军队保卫自己的家乡。在新竹地区,则有陈紫云领导下,转战新竹苗栗等地。事件平定后,乡民捡集新竹死难客家乡勇骨骸共二百多具,合葬于枋寮(即今新竹县新埔褒忠亭义民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