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

清朝中叶名臣、外戚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原名傅康安,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乾隆朝重臣、外戚。[1]
福康安是大学士傅恒之子,孝贤皇后之侄。福康安早年承袭云骑尉,又授户部右侍郎、镶黄旗满洲副都统之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福康安随阿桂参加金川之役,因战功卓著,被[zhuó]升为内大臣,又被封三等嘉勇男爵,赐紫光阁挂像。不久,清廷任命福康安为正白旗满洲都统,出京师担任吉林和盛京将军。之后,福康安历任云贵总督四川总督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2]甘肃爆发回民起义,福康安因平叛有功,被晋封为嘉勇侯,并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之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爆发林爽文起义,清廷任命福康安为将军,前往镇压。因平定台湾有功,再次赐紫光阁挂像,同年被授闽浙总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尼泊尔廓尔喀族入侵西藏,清廷命福康安为将军,率军前往征讨。福康安率军翻越喜马拉雅山廓尔喀人苦战,最终,廓尔喀人投降。这次战争的胜利,保证了西藏的安定和领土完整。因有战功,福康安被授武英殿大学士一职,并第三次赐挂像紫光阁。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月,贵州苗人起义,福康安率军与起义军激战,屡战屡胜,被乾隆封为贝子。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福康安因瘴病发作,病逝军中,年仅42岁,清廷追赠福康安为嘉勇郡王,从傅恒配享太庙谥号“文襄”,入祀贤良祠。除率军征战外,福康安还曾整顿云南铜政,参与处理台湾西藏善后事宜,他在西藏施行的“金瓶掣签”等制度,加强了清政府西藏事务的管理。有清一代,除清初吴三桂等以及蒙古领袖得[yīng]王爵封号外,异姓封王者仅福康安一人。[1][3][4]
对于福康安戎马倥偬的一生,人们有不同的评价。比如,给予福康安恩宠的乾隆帝认为,福康安秉性公允,能视国事如家事;[1]著名学者戴逸认为,福康安不失为18 世纪将帅中的佼佼者;[3]但清史学者萧一山认为,福康安的才能不足以为将帅,他不过是仗着贵族外戚的身份“归功享成而已”。[5]对于福康安奢侈靡费的行为,人们也颇多指摘,比如清代作家李伯元认为他恃功而骄,生活奢侈;[6]萧一山认为福康安“开营伍奢侈之端倪”;[5]戴逸也认为,福康安的骄奢成习、供应铺张确是事实。[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