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异抗坏血酸钠

食品抗氧、防腐保鲜助色剂
D-异抗坏血酸钠(英文名:Sodium D-Isoascorbate),又称赤藻糖酸钠、异维生素C钠、阿拉伯糖型抗坏血酸钠,是一种食品抗氧、防腐保鲜助色剂。[1][2]D-异抗坏血酸钠的化学名称为D-2,3,5,6-四羟基-2-己烯酸-γ-内酯钠,化学分子式为C6H7NaO6,相对分子质量为198.11,是维生素C的D异型异构体钠盐[1][3][6]D-异抗坏血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颗粒或粉末,无臭,有咸味;熔点153.9~163.9℃;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1][4]
D-异抗坏血酸的抗氧化性能优于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因而作为抗氧、防腐保鲜助色剂广泛用在肉类、果蔬等食品的加工和保鲜;在化妆品中作为抗氧化剂阻止油脂过氧化物产生,增效抗氧化作用;在涂料中作为抗氧化剂能产生很好的抗氧化和护色效果。[7][8][9][10]D-异抗坏血酸钠用于卷烟中可以有效降低了卷烟主流烟气中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焦油的释放量。[11]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毛纺工业增加耐光度;用于电镀、锅炉去氧、石油工业铁的稳定剂等方面。[7]
1933年,麦克雷(Maccre)与席特(B·Schiedt)用甲醇钠处理甲基α-[tóng]葡萄糖酸时,偶然获得一种游离酸,次年被定名为D-异构抗坏血酸。[12]1945年,埃塞伦(W.B.Esselen)等人证实了D-异抗坏血酸的抗氧化性能,能够稳定果汁色泽和保持风味,可以作为果汁和其他食品加工抗氧化剂[13]D-异抗坏血酸钠没有以天然形式存在。[14]工业生产D-异抗坏血酸钠主要分为两部分,先制取D-异抗坏血酸,再以与碳酸钠氢氧化钠反应制得异抗坏血酸钠。[15]D-异抗坏血酸的制备方法有间接发酵法、直接发酵法、酶法和基因工程法。[16]

相关历史

15世纪开始,欧洲大量远洋探险海员或军人因患坏血病死于海上。直到1747年,英国海军杰姆·林德(J·Lind)发现可以饮用橘子汁、柠檬汁治疗和预防坏血病。[17]1907年,霍尔斯特(A.Holst)和普洛奇(T.Frolich)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柠檬存在可以治疗坏血病的物质,其和维生素一样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故将其命名为“维生素C”。[18]1932年金(C.G.King)和沃(W.A.Waugh)从柠檬中分离出一种结晶,证明该物质就是具有抗坏血酸活性的维生素C,将其命名为更有特色的“抗坏血酸[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