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之夕

1933年施蛰存所著图书
《梅雨之夕》是现代作家施蛰存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1929年8月收入小说集《上元灯》。施蛰存在《梅雨之夕》中创造了一种朦胧美,并且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心理分析小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1][2]
1933年由上海新中国书店出版了心理分析小说集《梅雨之夕》,《上元灯》初版的时候,《梅雨之夕》被收录其中。等到《上元灯》再版的时候,施蛰存认为《梅雨之夕》这一篇,在《上元灯》中是与其他诸篇的气氛完全不同的,于是将这篇《梅雨之夕》从《上元灯》里抽出来,与其他几篇小说合成另一部小说集,也取名为《梅雨之夕》。[2]《梅雨之夕》脱去了《将军底头》这一集中的浪漫主义,是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集,如果说《将军底头》是分析古人的心理,是历史小说,《梅雨之夕》则是分析现代人的心理,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处境与心理感受,是完全的现实的心理描写,更接近现实主义[2]
《梅雨之夕》是这个小说集的代表作,小说写一个中年男子下班了不想回家的心理状态,下班后在外面转悠,即使是下雨的黄昏时刻,打着伞在雨中漫步也不着急回家,而是在雨中胡思乱想。作者将这些胡思乱想记录下来,于是就成了一篇小说,这样的小说就是典型的描写心理的意识流小说。[2]

作者简介

施蛰存(1905-2003年11月19日),三十年代著名小说家,其创作曾被呼之为“新感觉派”,作家也被归入与刘呐鸥穆时英并列的“海派”。但确实地说,他当时的作品称为“心理分析小说”更为恰当,代表作包括以都市为背景的《梅雨之夕》及以历史为背景的《将军底头》等。他曾评价自己的小说“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轨道”,由此对中国小说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