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

电影艺术主要的叙事和表现手法之一
蒙太奇(Montage),音译自法语中意指建筑组合装配的“Montage”一词,是由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从建筑学领域引入电影的一个理论概念,是电影艺术最为主要的叙事和表现手法之一,[5][6]指将影片分解成若干个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进行拍摄,再依据特定的艺术构思重新组合,以制造特定艺术效果的创作思维和技法。[6]1924年,爱森斯坦发表《电影吸引力蒙太奇》[a]一文,标志着蒙太奇进入了电影理论的概念范畴。[7]
蒙太奇历经20世纪初英美两国早期导演的探索,于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走向成熟,逐渐从具体的剪辑技巧和叙事手法上升到艺术思维的高度,其标志是以爱森斯坦等人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1]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后,蒙太奇理论影响了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惯例的形成,但也陷入了停滞阶段,并显露出自身的片面性,[8]继而在二战后遭到以安德烈·巴赞为代表的法国场面调度派的挑战。[9]此后,激进的蒙太奇手法逐渐从主流叙事电影中消隐,但蒙太奇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已然在电影创作中得到极为普遍的应用。[10]
蒙太奇的分类众说纷纭,没有一种分类法能够涵盖蒙太奇的全部类型。[11][12]一般而言,可根据蒙太奇的基本功能,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三个主要类别。[13]此外,也有叙事蒙太奇、节奏蒙太奇和思维蒙太奇三类的分法。蒙太奇的分类只是相对而言,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12]
蒙太奇的运用,让电影得以打破并重组现实生活中连续、单一的时间与空间,从而起到突出叙事重点、改变视听节奏、激发观众联想并表达特定寓意的作用。[14]蒙太奇理论与场面调度理论之争,构成了世界电影理论史上的一条重要脉络,[15]蒙太奇的思维和手法也从电影逐渐走向文学、摄影和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之中。[16][17][18]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