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时英

中国现代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之一
穆时英(1912年3月14日-1940年6月28日),原籍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镇,中国现代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之一,笔名有伐扬、匿名子等[1]
1930年,穆时英的《咱们的世界》《黑旋风》相继发表于《新文艺》,在文坛崭露头角[2];1931年1月穆时英的《南北极》发表于《小说月报》,引起了当时正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左翼批评家的热评[2];1931年10月穆时英发表了《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以及随后的《空闲少佐》《公墓》等具现代都市意识的新感觉小说,被誉为“新感觉派圣手”[2];1936年,穆时英只身赴港,供职于电影公司和新闻业,创作了《中国万岁》《十五义士》两部电影剧本,执导了《夜明珠》,后又担任《星岛日报》《星岛周报》等报刊的编辑工作,直至1939年10月返沪[3];1940年,穆时英担任汪伪政权控制下的《民族日报》社社长、《国民新闻》社社长、《国民新闻》总编等职[2]。同年,遇刺身亡[2]
穆时英在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将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同时亦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先驱者,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大都描绘二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明昙花一现、畸形发展时的社会生活[1]

人物生平

教育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