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

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乐器之一
锣鼓是中国常见的打击乐器[1],是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之一。[2]锣鼓的节奏感很强,是一种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的乐器。[3]
锣鼓盛行于南方,如苏南的“笛吹锣鼓”“笙吹锣鼓”“粗细十番丝竹锣鼓”,浙江奉化的“划船锣鼓”,广东潮州的“潮州大锣鼓”以及福建江苏、浙江一带的“十番锣鼓”等。[2]其特点是管弦乐器并用,打击乐器丰富,特别在锣或鼓的种类上有许多变化,有用四种鼓,有用六面锣,甚至有用八面或十面大小种类不同的锣的。[2]
锣鼓类打击乐器的色彩,一方面来自于单件乐器的本身,不同的乐器,因形制、材质不一,共鸣及敲击部位不同,都会产生不一样的音色;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多种不同类乐器的组合搭配所产生的多样化的复合音响。锣鼓的色彩性总是在敲击的瞬间得以体现。[4]

锣鼓乐器

不论什么剧种,戏曲锣鼓都不外乎锣、[]和鼓这两大类。其中,因各类乐器的形状、型制与制做、使用上的不同,而又有许多品种。锣钹类有:锣、筛锣、大锣小锣(手锣)、马锣、镗锣、云锣大铙、钹、大钹、水钹、齐钹、镲钹、小钹[jiǎo]子、碰钟等。鼓类有:单皮鼓(班鼓)、怀鼓、堂鼓(唐鼓)、大鼓、盆鼓等。作为打拍子用的尚有檀板梆子木鱼等。每种乐器以其音调高低宽窄的不同,又有着许多品种及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