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水

传统节日
七夕水,亦称“七月七水”,据说“七夕水”有神奇的功能,久储不变、可以治疗烫伤、去除疮毒等。广东广西一带都有储存“七夕水”的风俗,就是在初七早晨头遍鸡鸣之后,各家到井边或者河边汲水储藏。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所以,人们在七夕这天早晨都要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据说在七夕夜,用米兰花茉莉花、玫瑰花等7种鲜花泡的七色花水来洗脸。

民间风俗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wǎn]上举行,故名“七夕”。七姐又称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诞辰。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据说七月七储的这些七夕水无论保存多久都不会发臭,而且可以治百病。[1]

准备活动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初七早晨头遍鸡啼后,各家即到井边或河边吸水储藏,称之为“七夕水”。据说七夕水经久不腐,能去疮毒。又取新鲜冬瓜洗净切成小块,装入瓦埕中填满压实,加盖后用黄坭密封埕口,放在阴凉处,三年后才开埕饮用。据说七夕冬瓜水可清热解暑,去热清毒,是中国民间传统自制的良药,具有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过去佛山民间的七夕,对于姑娘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大事。其主要活动是“摆七夕”,又叫“摆慕仙”,是未婚女子尽显心灵手巧才干之时,因此乞巧节又称之为女儿节,为将“摆七夕”活动搞得隆重热闹,在新年就联络姐妹们集资入会,称为“七姐会”,头年埋会,次年以七姐会名义“摆七夕”。从农历五六月起,姑娘们就开始制作工艺品,用绢布精心绣成“牛郎织女”、“三英战吕布”等故事人物;有用芝麻、灯草、米粒、通纸等砌成花瓶、台椅、器皿、瓜果、花鸟等小巧玲珑的工艺品。节前,各家还准备数钵慕仙秧(用清水浸谷发秧,其中央留一圆孔)。七月初六晚,选大庭院,开井或宽阔的街前,摆放三四张甚至十多张八仙桌,用台围装饰好,摆上姐妹们的精心制作的工艺品。每张桌上摆两钵“慕仙秧”,用红纸剪成各种图案,环套在秧的四周,钵中央圆孔处点燃小油壶灯,罩上玻璃罩;用棋子饼特制的红白两色的白糖小饼和用豆沙作馅的黄糖小饼,饼如棋子大,在圆盆上砌成七层或九层塔形的“五洞棋”;用青榄油柑子菱角鸡心柿、香蕉等砌成各种形状的生果盘;摆上时花,花的品种中必有“千日红”(佛山人称之为千日娇),另外还摆上斋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