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改制考

清代变法理论著作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集中阐述变法理论的专著。始撰于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1]
书中运用托古改制的方法,宣称《六经》皆孔子改制手作,所载尧、舜、文王的[gào]命典章和圣德大业均无从稽考,实为孔子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行,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改革社会的张本。康有为认为孔子改制的精义,主要表现在《春秋》一书中,而《公羊传》则是正确阐述《春秋》的典籍。他从维新运动的政治要求出发,用历史进化论的观点附会公羊派的“三统”“三世”学说,认为人类社会必然沿着“据乱”(西方的君主专制时代)、“升平”(君主立宪时代)、“太平”(民主共和时代)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他的学说给顽固派“敬天法祖”的思想以很大冲击。[2]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否定古文经,转向今文经后,建立其经学理论最为重要的著作,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塑造孔子为“新王”和论证孔子“创教改制”,来为其社会变革思想提供学理依据。《孔子改制考》的成书也标志着康有为今文经学理论走向成熟。[3]

个人简介

康有为,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别号更生,晚号更[shēn],又号天游化人,门生尊为南海先生。出身于以理学传家的封建官僚家庭。有为少年聪颖,又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四岁时就会识字,五岁能够背诵几百首唐诗。六岁入私塾,师从番禺简凤仪,当年就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孝经》,老师出“柳成絮”为题让他作为,康有为应声而答“鱼化龙”,听这说件事的人都认为康有为是个能干大事业的人。后来,他拜读广东名儒朱九江门下,深受老师“特重气节而主济人经世”,及“扫去汉、宋之门户而归宗于孔子”的治学态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