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次琦

清朝时期官员
朱次琦(1807年—1881年)出生于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字稚圭,号子襄,世称九江先生,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人。书法多力丰筋,然不肯为人作字,世所流传,生平著述甚丰,多属尺[]稿本日记等,临终时焚去。虽随意挥毫,已极雄厚苍秀。简朝亮集其诗文,编为《朱九江先生集》10卷。

人物生平

科场不第淡然处之
朱次琦在少年时代已颇有才名。1811年,四岁的朱次琦入家族学塾读书,塾师是族叔朱湘麟。五岁能以“大人虎变”对“老子龙钟”句,对仗得体,锋芒初露。七岁开始作诗,十二岁时所作“黄木湾观海”诗,令两广总督阮元欧阳修赞赏苏轼的话感叹:“老夫当让!”在越华书院时所作“新松”赋:“栋材未必千人见,但听风声便不同”,含义非凡,语惊四座。
但朱次琦在科场奋斗的道路上却相当坎坷。1828年、1832年、1837年,他先后三次参加乡试都落第了。尤其是第三次,乡试三场中最重要的首场,他的诗文已被选为“荐卷”,但在其后的一次试文中他用历史典故作为佐论,考官一时没弄明白,认为他的试文粗疏。然而在发卷时,考官注意到他的名字后却后悔自己不是具有慧眼的伯乐,很多人也为他惋惜。他自己则淡然处之。友人写信以精美的扇子因遇不到风致佳人而作比喻,同情他的怀才不遇,他却写了一组诙谐的诗回复友人,风趣中可见他的淡定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