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

儒家经典之一
《公羊传》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被称为《春秋公羊传》。据传,其作者是战国时期齐国人公羊高,是子夏的弟子。该书是《春秋》的注释之一,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事件,与《春秋》的起讫时间相同。最初只是口耳相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其记载于竹帛上。《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所撰写的《春秋公羊解[]》、唐朝徐彦所作的《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所撰写的《公羊义疏》等注释版本。该书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公羊传》对于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改革运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2]

内容简介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公羊传》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公羊传
《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