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商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卜商(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00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晋国南阳郡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1][2]
卜商在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拜在孔子门下,传播和发扬孔子学说,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他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主张从政者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而学者也应该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3]
卜商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鲁国莒父(今山东省莒县)宰,偏重文物典章,据传《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都是由他传授,此外他对《易》《礼》等典籍也相当熟悉。孔子逝世后,他在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收徒讲学,李悝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等人皆为其门徒,他还曾为魏文侯师。后世儒生以子夏为“传经之儒”,子夏还与曾子并称为“传道之儒”。后汉徐防曾赞其“《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2][4][3]
卜商晚年因儿子夭折,日夜流泪,导致失明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去世,归葬于温县,在孔庙接受祭祀。唐开元年间追封其为魏侯,宋大中祥符年间加封为河东公,南宋咸淳年间晋封为魏公,明嘉靖年间改称其为“先贤卜子”。卜商墓在今焦作市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南,建于春秋时期,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3][1][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