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行

清代官员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号恕斋,清代河南仪封(今河南省兰考县)人,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康熙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山东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等职,中国清代文学家、理学家、书院教育家[1][2][3]
张伯行自幼聪敏好学,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他三十岁中举人,三十四岁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四十一岁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康熙三十三年,张伯行回乡为父守丧,三年后丁忧结束,建请见书院,讲授正学。康熙三十八年夏,仪封大水,张伯行招募民众装土截洪,百姓安然无恙。河道总督张鹏翮听闻后,上书奏请伯行治理河务。张伯行多次推辞,后以原衔参与治河。康熙四十一年,张伯行任山东济宁道,河道治理成绩斐然,康熙赐其“布泽安流”以褒扬。张伯行著《居济一得》述治河之得。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史,一年后,又升为福建巡抚,皆有清廉声誉。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康熙五十年,张伯行因科场案发生与总督噶礼的互参风波,几经周折,再罢再起,仍复原任,康熙五十四年任命为南书房行走,康熙五十九年补授为户部右侍郎,次年钦点为会试总裁。雍正元年(1723),张伯行迁礼部尚书,雍正三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清恪。[4][1]
张伯行注重理学的宣扬和传播,其治民坚持“以养为先,以教为本”。为官期间,张伯行以兴学育才为己任,重视文教,在许多州县修建学校、义塾,培养人才,在书院教育方面躬行实践,为清代书院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3]张伯行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他一生以周敦颐先生的“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自勉,始终坚持如一,清正自守,政绩卓著,终成为古代廉吏的典范。[4]张伯行一生著述甚丰,有《正谊堂文集》《道统录》《学规类编》《性理正宗》等书,并传于世。[5]

人物生平

步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