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

东亚及中亚的民族之一
蒙古族是东亚民族之一,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全世界蒙古族约为1000万人。[6]中国境内蒙古族人口有6290204人(2020年)。[4]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河北等省、区。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蒙古族主要使用回鹘式蒙古文,新疆地区蒙古族使用托忒文。[2][3][7]
蒙古族在历史上与北方古代民族东胡、鲜卑、契丹室韦等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蒙古”最早见于唐代,即新、旧《唐书》中的“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写,之后还有“蒙骨”“萌古”“朦骨”等多种同音译写,至元代汉文译写为“蒙古”。“蒙古”本为唐代“室韦”中的一部,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东岸。7世纪开始西迁,至12世纪散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土拉河上游及肯特山以东地区,分衍出乞颜、札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辽金时期多以“鞑[]”泛称蒙古草原各部。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各部,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大蒙古国统一中国北方,征服了中亚欧洲部分地区,建立了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四大汗国。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建立统一中国的中央王朝。元亡后,蒙古族大多北归,退居蒙古草原。[1][2][8][9]
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蒙古高原。中国境内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外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地貌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部是大兴安岭林海,南部是嫩江平原、西辽河平原河套平原,西部是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是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在25℃左右,冬季中西部最低气温低于-20℃,东部林区最低气温低于-50℃。[2][10][11]
蒙古族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世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娴于骑射,能歌善舞。自元代以来,蒙古族的科学文化事业获得发展,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有突出成就。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明末清初大都改信喇嘛教格鲁派(黄教)。从13世纪初蒙古族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其社会制度一直是封建领主制度。[1][2][12]
1947年5月1日,正式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其他各聚居区先后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通过农业合作化、对手工业、畜牧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等,内蒙古和其他蒙古族聚居区的各项事业均取得进步和发展。蒙古族文学和语言事业取得很大成绩。民族特色文化也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1][13]其中“祝赞词”“蒙古族服饰”“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搏克”等多项民俗、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15][16][17]多个蒙古族地区被列为生态自然保护区,有鄂尔多斯乌审旗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青海省德都蒙古文化(海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8][19]境外蒙古国视在本国建立人道的公民民主社会为崇高目标。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蒙古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截止2022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157亿美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