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克多汗国

民国初年独立的蒙古政权
博克多汗国,又名大蒙古国,是1911年至1915年以及1921年至1924年期间存在的国家政权。在辛亥革命后,以外蒙古哲布尊丹活佛为首的亲俄势力趁着清王朝统治危在旦夕之际,于1911年12月1日,宣布外蒙古独立,成立了博克多汗政府。其后不久,为了组建一个所谓的“大蒙古国”,随之博克多汗政府向内蒙古各盟旗发出“檄文”,号召其归属博克多汗政府。[1]
1911年底,外蒙古宣布独立,建立博克多汗政府。博克多汗政府将独立宣言及时告知内蒙古各盟、旗,内蒙古部分地区也武装起义,要求加入蒙古国。博克多汗政府决定出兵南下,用武力解决内蒙古问题。北京政府为了控制内蒙古也动用武力。博克多汗政府南下并非沙俄唆使所致,实为内蒙古方面请求外蒙古派军和博克多汗政府本身的军事策划而引起的。1913年初,博克多汗政府分五路向内蒙古进攻,蒙古五路军取得普遍胜利,如进攻多伦诺尔等重要战役中民国方面全军覆没。1913年10月止,博克多汗政府基本上控制了内蒙古盟、旗地域,但同时开始面临后方补给停止的局面。同月下旬,民国军开始反击,蒙古军无法再展开军事行动,年底开始从内蒙古撤军。[2]

国家介绍

博克多汗国,是1911年至1915年以及1921年至1924年期间存在的国家政权。1911年12月29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登基称“额真汗”(俗称“博克多汗”)。中华民国政府亦未承认其独立。1921年11月25日,外蒙古再次独立,并采用了新国旗,实行君主立宪制,博克多汗依旧为外蒙古君主,1924年11月26日博克多政权结束。
博克多汗国国旗